配资官方网站日本在中国的活动仍然没有停歇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差异:
有一些人曾这样总结:中国人秉持着“以德报怨”的传统,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尽力帮助他人;而日本人则常被指责为忘恩负义,甚至会对曾经的恩人反咬一口,仿佛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00年前发生的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发生在日本关东地区的一场8.1级强震,造成了超过10万人死亡,灾区人口更是超过100万。这个噩耗传到中国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当时的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自清朝末期以来,日本就对中国进行侵略,尤其是甲午战争后的长期敌对。1905年,甲午战争让中国元气大伤,而日本则借此机会上升为强国,成为中国的死敌。
民国成立后,日本在中国的活动仍然没有停歇,继续通过扶植军阀来牟取利益,甚至迫使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四年之前,1919年1月,在法国举行的巴黎和会上,世界各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中国代表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国内的愤怒情绪愈发高涨,最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人民要求日本归还青岛并废除《二十一条》。正因如此,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怀有深深的仇恨,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日本能够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展开剩余68%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后,中国人却展现出了“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慷慨解囊,向日本提供了无私的帮助。那时,孙中山依旧健在,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向日本政府发送了慰问电。同时,北洋政府也做出了反应,表示将尽快向日本捐赠款项和物资,用于救助灾民。为了确保援助顺利进行,政府特别成立了“救济日灾委员会”,并取消了粮食出口禁令,所有运往日本的救灾物资一律免除出口税。
尽管各地军阀之间暗地里勾心斗角,他们对日本的态度也一直较为强硬,但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他们依然展现出同情心。比如,曹锟向日本捐赠了5万元善款,张作霖送去了100头牛和两万袋面粉,而吴佩孚更是通过电报号召全国民众捐款捐物,帮助日本灾民度过难关。当时,许多人感慨道,这些军阀对中国人从未如此慷慨过。
在民间,也掀起了捐款捐物的热潮。上海总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积极筹集大量物资,派船运往日本。中国红十字会也组织了援外医护队伍,远赴日本救治伤病员,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首次海外援助行动。此外,文化界的名人也纷纷参与,除了捐款捐物外,还通过书画义卖筹集资金,用于灾后重建。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发起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邀请了戏曲、电影、音乐等各界名人参与,通过义演来为日本灾区筹集资金。
中国人对日本的无私援助,赢得了大多数日本人的感激。《大阪朝日新闻》曾对此大加赞赏,称“中国人会如此迅速地伸出援手,完全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然而,也有部分日本人对此表现出冷漠甚至怀疑,甚至散布谣言,声称中国赠送的粮食有毒,呼吁民众不要食用。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尽管当时许多日本人表示感激,但不久之后,日本又开始了各种阴险的行动。1925年5月30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国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3日,他们在济南制造了惨案,杀害了上万名中国百姓,并且残忍地杀害了中国政府派往交涉的外交人员;同年6月4日,他们更是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死了时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张作霖,表现得极为猖狂。最终,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这些事件一再印证了日本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他们完全不顾中国曾经的恩情,只要对自己有利,便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真正体现了“得志便猖狂”的态度。
(参考资料:《文汇报》《文史天地》《国家人文历史》)
发布于:天津市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