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股票配资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
你听说过\"两小时灭核论\"吗?2024年9月,英国《卫报》援引两位伦敦大学教授的观点称\"美国仅需120分钟就能摧毁中国核发射场,瓦解中国的核威胁\"。

这是在搞笑吗?120分钟摧毁一个拥有完整核力量的大国?这是哪来的自信?一个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分散部署核力量的国家,真的能被\"速通\"吗?
\"两小时论\"的技术支撑在哪?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教授的论据是什么。他们认为,美国凭借两大\"杀手锏\"就能轻松解决中国的核威胁:
一是射程达1000公里的JASSM巡航导弹,二是射程高达28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再加上美国自称拥有的7500枚战术导弹,足以在短时间内摧毁中国的核设施。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里面有太多的技术漏洞了!
首先,JASSM导弹虽然射程可观,但需要搭载平台(通常是轰炸机)抵近中国领空才能发射。而战斧导弹虽然射程更远,但同样需要舰载或空射平台靠近中国沿海区域。问题来了:美军战机和舰队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抵近中国领空或领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密集的防空系统之一,就算美军有隐身能力,但大规模的突防行动几乎不可能完全躲过这张\"天罗地网\"。
更不用说,中国还有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和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分别达1500公里和4000公里,足以让美军航母编队望而却步。

就在这两位教授发表言论的同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在南海假想冲突中,美军航母战斗群可能在开战初期就损失惨重。这显得他们的理论更为荒唐了。
\"大海捞针\"式的核打击?
即使我们假设美军真能突破中国的外层防御,7500枚导弹真的足以摧毁中国的核力量吗?
先来看看中国的核力量部署。根据公开资料,中国的核武器高度分散且保密性极强,主要包括:
陆基机动发射车:东风-31、东风-41等,可在全国各地的公路网络上机动
固定发射井:分布在西部山区,有些建在地下几百米
战略核潜艇:094型和096型,可在深海隐蔽巡航
战略轰炸机:轰-6N和未来的轰-20,具备空射核能力

中国还有一个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工程,据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这个地下隧道网络长达5000公里,足以隐藏和保护大量的核武器。

美军的7500枚导弹,对着这么大的区域和这么隐蔽的目标,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更何况,即使美军导弹飞行时,中国的战略火箭军也不会坐以待毙。根据公开数据,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到抵达美国本土只需约30分钟,这意味着当美军导弹还在半路时,中国的\"东风快递\"可能已经送达了。
美军的过度自信
历史上,美军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并不罕见。最典型的例子是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军高层自信地宣称将在\"数天内\"解决萨达姆政权,结果却陷入了长达8年的泥潭。

再比如越南战争,美军拥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投下了比二战还多的炸弹,却最终铩羽而归。1968年春节攻势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曾感叹:\"我们低估了敌人的韧性和决心。\"

如果说这两场战争的对手尚且让美军如此狼狈,那么面对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先进军事技术和核威慑能力的中国,\"两小时论\"显得更加不切实际。
有意思的是,就在2023年,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模拟报告显示,在台海冲突假想场景中,美军可能会损失大量战机和舰艇。这份报告在美国国防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它与\"美军无敌\"的叙事大相径庭。
\"两小时论\"背后的真实意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两小时论\"如此不靠谱,为什么这两位教授还要提出这样的论调?背后又有什么政治意图呢?
首先,时间点很值得玩味。2024年9月,正值美国大选前的关键时期,特朗普遭遇刺杀事件后不久,国内政治极度紧张。同时,美国面临35万亿美元的国债危机,急需转移公众视线。强化\"中国威胁论\",同时又宣称美国有能力轻易应对,无疑是一个转移国内矛盾的好方法。

其次,这种论调有助于巩固美国在盟友中的领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持续,美国盟友的离心趋势日益明显。日韩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产生怀疑,欧洲国家也在寻求战略自主。\"两小时论\"相当于向盟友们喊话:\"看,我还是那个全能的美国,你们的安全仍需依靠我。\"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军工利益集团因素。2025财年,美国用于核武库的预算高达492亿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何让纳税人心甘情愿掏这笔钱?当然是制造\"外部威胁\"。\"两小时论\"虽然荒谬,但却能为军费开支提供看似合理的借口。
军事博弈中的技术变量
现代军事对抗早已不是简单的数量比拼,而是系统能力的较量。就拿反导系统来说,美国的宙斯盾和萨德系统号称可以拦截来袭弹道导弹,但实战效果如何?
2020年伊朗对美军基地的导弹袭击中,美军的反导系统并未能有效拦截所有来袭导弹。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国防部内部对现有反导能力的反思。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传统反导系统面临更大挑战。中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可达5-10马赫,机动性强,现有反导系统很难应对。

正是因为有这些技术变量存在,任何关于\"快速摧毁对方核力量\"的断言都显得过于简化和不负责任。
战略稳定需要理性认知
回到\"两小时论\",它既不符合技术逻辑,也不符合战略常识。在核时代,大国之间的相互威慑是维持和平的关键,任何轻视这一点的言论都是危险的。
现实中的核大国博弈,更像是一场谨慎的棋局,而非某些人臆想的\"速决战\"。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在核时代,绝对安全意味着对方的绝对不安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中美这样的核大国来说,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幻想如何\"速胜\"对方,而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避免误判和擦枪走火。只有基于相互尊重、承认彼此核威慑能力的战略稳定,才能确保两国和全世界的长久和平。
至于那些动辄\"两小时摧毁\"的言论,也许适合好莱坞电影,但绝不该出现在严肃的战略讨论中。
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